名医名师访谈

姚进:恢复病人光影世界的设计师

    “南京冬天的雪绵绵的,旋转、摇曳、飘落,如柳絮、似轻羽。晚自习过后,宿舍楼下有这么一群打雪仗的孩子们,释放学习的压力、绽放真实的自我。搓着冰冷的小手,背着宿管阿姨偷偷煮小火锅,紧张、刺激又满足,生活的状态是这样简单……大学生活是很好玩的。”姚进老师轻松愉悦地与我们回忆分享她美好的大学生活,尽管她现在已是一位在诸多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专家。

       姚进,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副院长、眼底病科主任,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南京市党代表。曾获得江苏省科学进步三等奖1项,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1项,共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有国外SCI论文20篇。擅长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白内障、青光眼、眼外伤等的诊治,并对眼科A/B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视觉电生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眼科先进设备的检查及结果诊断方面有较高造诣,也是我省玻璃体视网膜、白内障、青光眼等显微手术方面实力型青年专家。

       她是温婉优雅的生活者,在哪里生活就在哪里绽放,医路奋进散发着幽香:严谨坚定的女医者,认准的事情坚持到底追求完美!

医路•执著信念

     “我希望我能够帮助别人,在助人的过程中发挥我的作用,实现个人的价值。”姚老师这样介绍她学医的初衷,坚定而真挚的眼神让人信服,这是她多年来内心所坚守的信念。当被问及当初选择眼科的初衷,姚老师调皮地说道:“女孩子爱美,认为自己戴眼镜不好看,于是就选择了眼科!”看似轻松的理由,实则是执着的坚守。母亲医务工作者的身份使得姚老师自小在医院的环境中长大,因此,姚老师对于医生这份职业的理解与其职责担当在儿时便已耳濡目染、浸入骨血。

      辛勤的汗水总是梦想最好的养料,姚老师是梦想的执着追求者,怀揣着实现梦想的报复与勇气。姚老师自言在高中阶段便是“一心只读圣贤书”,进入大学,成为一名医学生,学业便更加不敢懈怠。晚自习学习至十点,回到宿舍挑灯夜读,直到熄灯;熄灯后广播不会停,再戴上耳机听一会儿英语。这般学习生活,体现的不仅仅是姚老师对待学习的态度,更是源自对医学发自内心的热爱与尊重。姚老师说在她们学习的年代,这份勤奋与刻苦是普遍存在的精神,而这份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和领悟的。

      采访中,姚老师提及周恩来总理是她的偶像,因为周总理是一个善于沟通的人,他可以在第一次见面时记住许多人的名字和特点,再一次接触时,便可轻松自然的与对方攀谈熟络。“我以前是一个不太会沟通的人,”姚老师说道,“我们都是社会人,每天的必修课就是与他人交流。”进入大学后,姚老师意识到自己不善言辞的短板,便在生活和学习中努力创造于他人沟通的机会,曾参加年级读书会、舞会、诗歌朗诵等活动的后勤工作,担任学生干部、组织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姚老师渐渐积累了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即便是不擅长的领域,也要慢慢学会改变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医学是应用于人的科学,医生要将学到的知识用于服务百姓,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姚老师说道,大学期间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让老师日后在医患关系问题的处理上也获益匪浅。

 

为医•爱的艺术

      姚老师二十年行医无一例医患纠纷,是自身专业能力的体现,也是大爱的诠释。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碑上有一句名言:“医学,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医学不只是技术的产物,也是情感的衍生。当病人想了解自己病情却苦于不懂医学术语的含义,姚老师会选择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描述病情,比如用熟西瓜的龟裂来描述眼球破裂伤口裂缝的不规则性。生命是脆弱的,当病人病情恶化、情绪低落甚至一度想结束生命之时,姚老师不是盲目地给予病患信心,而是专心倾听、耐心劝解,在让病患清楚了解病情的同时,点燃他们内心对生的渴望。爱与理解编织的奉献之网伟大而又坚固。

      但凡有所创新与进步,都是建立于无数次尝试与失败的基础之上,漫漫医学路亦是如此。一名优秀的医生,手术时想要达到庖丁解牛般炉火纯青的能力,必然是历经背后无数次的演练与屡屡挫败的失意,这是经验的累积的过程,从慌张拘谨最终成为举重若轻。正如姚老师所言,当初她年轻气盛,也因缺少耐心和细心,未能仔细询问患者病史而未能对患者病情做出精确的判断。这些经历都成为了她每一次与病人沟通时的警示牌,不断鞭策她努力完善自身作为一名医者的基本素养。

      姚老师将每一次手术都当做一件艺术品的锻造,因为她说:“会做手术不稀奇,顶多是个开刀匠,我们需要做一个设计师,不能单单是一个裁缝。”老师每一次手术之前对病人病情的详细了解和对手术方案的精心设计都在完美诠释“医生是艺术家”的道理。姚老师给我们举例,在引进玻切手术并在玻切手术基础上进行人工晶体的缝合时遇到过困难,比如压力的变化、眼睛的出血。此项技术的成功引进并非偶然,是建立在姚老师无数个自问自答的问题的基础上,“同样一个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我是从外路做还是从内路做?从外路做,我的加压块是加在哪一个方位?加多大?”等等。姚老师执着于思索手术的方方面面,为复原病人的光影世界设计最佳的方案,背后付出的努力令人钦佩。正是如此兢兢业业,严谨执着,才成就了老师今天的传奇成就与名誉。

      对职业的一片赤诚,对患者的呵护关怀,对一切未知困难的执着探索,让医生的岗位职责,有如千斤之重,却又令人甘之如饴。

(姚进老师在厦门开全国眼科年会时与医院同事们的合影)

为师•德重于技

      姚老师对年轻医生的谆谆教导不仅体现了对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指导上,更是体现在对年轻人人格品性的塑造上。

      其一:人品。

      谈及对研究生的要求,姚老师脱口而出的两个字“诚实”。诚,乃立身之本。不仅如此,医学生还要积极钻研,多多参与科研活动。对待科研活动要耐得住寂寞,正确面对失败。

      其二:态度。

      姚进老师曾经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旧疾复发,造成腿部严重肿胀,然而仍旧坚持完成手术。“自己再怎么难受也得忍着,一切都要等到手术结束才能去处理!”这份对待病患、对待职业本能的尊重与牺牲精神令人敬佩。老师强调对于专业知识的汲取也应该如此坚定。

      其三:学习。

      姚老师对本科生搞科研提出如下建议:本科阶段应结合课本、利用网络、阅读综述,培养科研思维能力,了解科研最新进展,掌握科研方法,探究未来科研方向。不论何时,都应该做到当日事当日毕,杜绝拖延。合理安排时间,将自己调整到最好状态,要学会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学会自我调节,专心工作、用心生活。

      其四:沟通。

      初见姚进老师的第一印象是她落落大方的言谈举止,但其实曾经姚老师也是一个不善沟通的人。姚老师以自身经历告诫同学们:医生和病人的沟通十分重要,不仅要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还要给予病人自信与互信。正是因为多年来与病患交流的精心用心,姚老师才成为今天如此受患者喜爱的医生。

 

 

      仔细品读老师生活的足迹,你会发现:除了严谨忙碌的医学生活,老师也把自己的生活经营的精致有味。精心安排短暂假期的朋友小聚,借着回到学校给同学们上课的机会拍些校园美景,积极加入过年装饰医院的“团队”,还会因在回家路上偶然发现建筑图案改变的奥秘而兴奋不已……行政管理者、科研工作者、教书育人者、治病救人者,多重身份、诸多责任,用自己的青春为无数病患复原了精彩的光影世界,重新点亮他人的光明世界与精神生活,纵有对医学的高度警惕与不放松,但老师依旧没有忘记生活的美好,将生活过成了一首诗,不断去延展生活的广度与深度。

 

      姚老师一路走来,努力成长,静心沉淀。不论风霜雪雨,她一如既往,不改初衷,不违初心!单纯不失睿智,温柔不失坚毅,好似水性绵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

 

 

通讯员:顾荣 王晴 王丽媛 杜婕 梅雪剑

审核:张愉悦 孙玉龙 盛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