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名师访谈

郭锡熔:用坚定信心夯实学医的青春

     学海楼一楼,咖啡清香氤氲的茶座,这是我们与郭锡熔教授第一次见面的地方。

   “郭教授,您好!”

   “别叫我教授,叫我老师吧,终生为师嘛。”郭教授笑着“纠正”我们对他的称呼,亲切而幽默。

      就这样,一场与郭老师的聊天,在阳光温暖的午后缓缓展开......

      现任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副院长、儿科研究所副所长的郭锡熔教授,曾获得宋庆龄儿科医学奖在内的若干奖项。作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儿科学学科的带头人,他始终致力于儿科学的发展。对于医学这一浩瀚而复杂领域的学习,作为过来人的郭老师,他的思考与领悟可谓独特而有趣。

“玩”而有志:玩出能力

    “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初见郭老师时,脑海中突然浮现出这句话。黑色半框眼镜、蓝白格子衫、青灰色外套、墨蓝色牛仔裤,一句“我是本土化的,第一届儿科系”道出了一身的质朴与洒脱。正是这样的气质与其背后的累累成就让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去了解他的大学生活和学医之路。

    “我这个人爱玩,喜欢畅快的人生。”撇开繁重的学习任务与科研压力,郭老师首先谈起了自己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我是我们学校校乐队的首席二胡(演奏者),是校田径队的短跑运动员,100m跑11秒7,也是校足球队副队长,我们那一年创造了好成绩–高校第四名。”郭老师还回忆起自己当年做年级学生会文体工作者时的事,“那时候的歌曲谱子我都自己记。我曾经把《排球女将》的日文歌词用汉语拼音记下来,然后自己刻钢板、自己印刷。”比起那些杰出的学术成就,郭老师对这些才更是如数家珍。

    “玩”而有志。郭老师将自己“爱玩”的心也同样用到了研究和工作中。他将所从事的儿童肥胖研究与早期参与的母乳研究相结合,将儿科与营养学、心理学融合,研究儿童营养和儿童心理学等等,不仅“玩”出学术创新和学术成果,更为儿科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玩”出能力。郭老师利用大学时期锻炼的组织管理、统筹规划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与自己的团队通力合作,将十几年前小儿肾脏病研究室一步步扩大,与其他领域,如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等相结合,延伸出不同的分支,建立起如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南京医科大学儿童医学研究所。

      玩就要玩得痛快,但玩过之后,挑起儿科的重任时,要学会忍耐寂寞,忍耐成长所需的痛苦与时间,更要学会利用这段漫长等待的时间将自己细细打磨。“世界会向有目标和有远见的人让步”,这与郭教授所倡导的“前瞻性思维”不谋而合。

“钻”而有道:探索科研

      从博士生一路成长为儿科研究所所长,现在的郭老师选择退居幕后,担任研究所副所长一职。谈及同学们参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下简称“大创”),作为研究所曾经的掌舵人,郭老师答道:“这就是一个感知科研的过程。”

      细数“大创”的注意事项,郭老师强调,寻找一位优秀的导师、确定研究方向等环节固然重要,但培养同学们科学研究过程中的钻研精神才是重中之重。“教科书上的知识不能当作圣旨一样,知识背景是相对的,绝对真理就是永远不断深入地认识。”医学的发展留有很大空间,郭老师引用爱因斯坦的话来告诫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科书上这么写究竟对不对?依据是什么?你们实验用的足细胞,来源是美国的,那它是不是符合中国人的特点?提出问题才是真正的原创。”

      有了钻研精神,还要有方法论做指导。郭老师提醒同学们,在做科研时不要过于拘泥细节,“重视原理,重视方法”。郭老师还告诉我们,他的偶像是毛主席。别人都在批判《井冈山》不符合历史事实时,郭老师依然看得津津有味,“我不是历史学家,我不评价它的真伪。我只学习里面的道理。”《井冈山》里的“三省交界之路”就这样被郭老师沿用进了儿科学的深入发展:“鼓楼医院有产科,没有儿科;儿童医院有儿科,没有妇产科;南京妇幼保健院都有,那我们做两手交接,用产科的故事来研究儿科,用儿科作为观察对象来分析产科的质量。那我们走的这条路就叫‘井冈山道路’”。

      科研离不开钻研,钻研离不开方法论。郭教授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珍惜每一个和科研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在充满挑战的科研项目中锻炼自己,提升综合素质,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思”须辩证:从我做起

      谈及当下的医患关系,郭老师分享了他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与医生服务态度有关,其实还是一个医患沟通学的问题。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去看待病人?态度非常重要。”

      郭老师表示,现在的医生缺少奉献精神,大多冷漠,而这冷漠在病人眼里就是对他们生命的不重视。很多伤医事件的发生还是因为之前埋下的祸根。对此,郭教授建议同学们辩证地看待伤医事件,不要因为这些事件的存在而退缩,“伸手不打笑脸人”,要以慎重的姿态询问病人,以饱满的热情服务病人。

      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患者了解病情?如何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如何建立和谐友好的医患关系?对这些问题,郭老师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但却用他行医二十余年的经历提醒每一位医学生:“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

      医路漫漫,分别前,郭老师对正在医学道路上奋斗的同学们,给了几点建议:

    “学会遗忘”。对于学习,“在大学期间要以理解为核心,不要死记硬背。”郭老师以复杂的“三羧酸循环”为例,告诉同学们,“理解后的遗忘不足为惧,反因每一次的复习而更加深刻。”

      文化建设。对于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郭老师说:“别急着回答,这需要全方位思考以及多方面知识的学习,要注重自身的文化建设”。

      谨记尊重。“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尊重是第一原则”。谈及在大学里最大的收获,郭老师首先强调的便是从各种活动中深刻体悟到的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尊重每一个人,那么你也会被别人尊重。”

      最后,郭老师还特别提到大家都很关心的情感问题:“被表白了不要沾沾自喜,觉得高人一等。表白被拒也不要局限于当前的境况,从此心灰意冷,一蹶不振。大家要正视自己,放宽眼界,理性对待两性问题。”

 

      正如最近热播的电视节目《朗读者》中所言,选择无处不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是海明威的选择;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选择。

      而对郭锡熔教授来说,儿童保健学就是他的选择。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向,选择在目标中前进,选择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景与人生意境。“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高瞻远瞩方可细水长流。

编辑:屠继、李明慧、杜婕、严高雅、崔志伟、潘怡慧

摄影:崔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