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附属肿瘤医院许林、尹荣团队发现肺癌早筛新策略

   118日,附属肿瘤医院许林、尹荣团队在《美国呼吸与重症监护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杂志上发表题为《Multi-dimensional cell-free DNA fragmentomic assay for detection of early-stage lung cancer》的研究成。该研究基于液体活检早筛技术,通过cfDNA(细胞游离DNA)片段组学特征建立模型,该模型在肺癌的筛查预测中展现优异且稳定的性能。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减轻经济负担及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目前,低剂量螺旋CTLDCT)是肺癌早筛首选方法,但LDCT存在辐射风险,且假阳性率偏高,可能导致过度诊疗。基于液体活检的肿瘤早筛技术具有准确、无创、高效等优势,近年来成为肺癌早筛的新方向。然而已知研究报道中,部分液体活检技术对于肺癌,尤其是早期肺癌的发现能力依然偏弱,仍需要更加灵敏和稳定的模型对早期肺癌信号进行准确判读。

   该研究在训练集、验证队列中共纳入54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健康人志愿者(非小细胞肺癌312例,健康人230例),随机分为三个队列:模型训练队列、验证队列I、验证队列II。其中验证队列I用于评估模型性能并确定肿瘤判断癌症评分(Cancer Score)的阈值(cutoff),在验证队列II中作进一步评估。此外,研究还纳入240例独立验证队列(120例非小细胞肺癌及120例健康人)。

   研究对入组人群的cfDNA进行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WGS),提取基因组cfDNA的片段大小分布(FSD)、片段大小比值(FSR)、末端序列(EDM)、断裂点序列(BPM)、及拷贝数变化(CNV)特征,使用五种机器学习方法结合的集成模型,来鉴别健康人和癌症患者。

   该研究的亮点在于,一是大样本量研究(n=782,非小细胞肺癌432例,健康人350例);其中超75%肺癌样本来自早期患者,I期患者占53.7%II期患者占23.1%二是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对肿瘤的片段组学特征进行解码和鉴别,建立的模型在训练集、验证队列、独立验证队列中表现出优异性能,AUC均超过97%三是模型在不同检测批次间,及低深度WGS测序的场景下仍具有极高的筛查稳定性,为临床落地可行性提供支撑;四是型对早期肿瘤的预测性能优秀,I期肺癌敏感性达到83.2%,肿瘤小于1cm时预测敏感性达到85%。

   我院博士研究生王思炜、硕士研究生孟凡尘等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学校公共卫生学院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素材来源:附属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