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办2023年研究生导师培训会
5月13日,由第四临床医学院主办、附属肿瘤医院承办的2023年第四临床医学院研究生导师培训会在南京举行。会议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一流研究生导师队伍”为主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提升导师队伍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全体领导班子,学科带头人,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全体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代表约300余人参加会议。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冯锋受邀出席会议并讲话。
冯锋在讲话中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育人大计,教师为本。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加强研究生导师的培训工作,对强化立德树人职责,加强思想政治素养,提升专业指导能力,加强校院融合与交流,全面提升导师队伍素质,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有积极作用。他对全体研究生导师提出了几点希望,一是要坚持德育为先,以人为本。研究生导师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只有坚持以德修身,成为德才兼备的好导师,才能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要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全体研究生导师要潜心治学,戒骄戒躁,永葆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善于思考的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指导能力,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过硬的扎实学识、宽厚的仁爱之心锤炼自己,争做让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三是要坚持理解关爱,因材施教。要坚持有教无类,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真诚的尊重学生,充分的理解学生,乐于倾听学生的心声。特别要注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承办单位代表、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张勤致欢迎辞。他向长期以来关心医院发展的学校和各兄弟单位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医院近年来的发展概况。他指出,医院未来将坚持以“青年人才培养”为战略目标,以“临床与基础、新医科医工融合”为战略方法,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战略规划,继续加强校院融合,发挥医院的专科优势,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优秀医学人才而不懈奋斗。
导师代表、第四临床医学院院长吕凌在发言中指出,在一流大学建设的新征程中,我们临床医学专业的导师要立志当好立德树人的“大先生”,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潜修“涵养德行”的“人师”,努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胸怀天下,做有“大情怀”的志士。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是“大先生”的灵魂,教师要以此为安身立命之本,躬身讲授,甘为人梯;二是德行高尚,做有“大境界”的贤达。“大先生”着力言传,更注重身教,善于以人格魅力、模范行为树立榜样,奖掖后学,善于用自己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三是明德至善,做有“大格局”的俊秀。“大先生”坚持自省自励,见贤思齐,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和人格底线,善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四是博学至精,做有“大学问”的君子。“大先生”练就过硬本领,筑牢素养根基,能做到知识、能力和理念的贯通。吕凌指出,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教育初心,潜心研究真学问,胸怀“国之大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用实际行动担起时代使命,将学习的收获转化为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强大动力。
研究生院副院长吴文明作题为“研究生教育与管理”主题培训报告。报告全面解读了近年来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介绍了学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和取得的成绩,并对导师选聘与上岗、研究生招生与培养、研究生学位授予与管理相关政策作详细解读。他指出,“导师指导能力提升计划”是学校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十大专项行动计划之一,校院双方要共同健全研究生导师招生上岗动态调整机制,构建“新增导师岗前培训、学校专题培训和学院常规培训”等校院两级导师培训体系。全体导师要全面认识研究生教育现状,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明确导师职责和工作规范,推动导师潜心人才培养,创新指导方式,努力提升业务水平,为高水平大学建设和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科研院副院长江胜强作题为“坚守学术道德底线 做负责任的科研”主题报告。他从学术道德规范基本要求、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案例分析等方面,强调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科学研究本质上是一个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是一个去伪存真、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一个容不得半点虚假和欺骗的事业。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要倡导并形成崇尚诚实劳动、鼓励科研创新、遵循学术道德、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提高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和保障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
学科建设处处长鲁明作题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附属医院临床优势特色学科发展启示”主题报告,详细介绍了学校学科建设发展历程和现状。鲁明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对教育、科技、人才设专章进行整体谋划,赋予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新的战略地位、历史使命和发展格局。当前,学科发展存在高层次创新人才供给能力不足、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不够精准、资源配置亟待优化等问题,未来要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导向,在关键核心领域加快培养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相关附属医院要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重点学科与重点实验室建设、省医学创新中心建设等方面下功夫,以国家战略急需领域作为指引调整建设学科的指南,尤其注重加大基础学科、理工农医等交叉学科建设与布局,凝聚共识、精准发力,集中优势、强化特色,在国内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服务品牌。
培训会上,学校团委、第一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相关代表与学院导师和学生代表共同围绕学科建设、学生培养经验、校院融合与院院融合、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挑战杯”相关政策等主题,结合小组讨论的模式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讨交流。

















第四临床医学院党委书记陆铭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此次培训是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与实践,希望全体导师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把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推动研究生教育水平提升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