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颈椎病研究和转化创新中心资格审定会圆满举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健康江苏”建设的部署要求,着眼发展前沿、立足江苏实际,围绕以解决人民群众重大健康需求为导向,着力推进科技创新能力,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颈椎病研究和转化创新中心顺利通过资格审定并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成立。

515日,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颈椎病研究和转化创新中心”资格审定会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成功举办。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监事长冯异香、原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李建清、江苏省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专业负责人马益民、东南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葛峥、南京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书记陆铭、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博导陈强出席活动并共同为创新中心揭牌,活动由学会监事长冯异香主持。经严格审议,专家组一致认为该中心符合设立标准,标志着江苏省颈椎病研究与临床转化迈入新阶段。

成心锟博士从专家团队、设施基础、科研能力、转化应用能力、管理运营机制五大维度进行汇报,同时田纪伟教授表示,创新中心的建立将以新医学知识和新医疗技术的产生与传播为使命,建立“医、产、学、研”结合的跨学科、交叉融合的协同转化创新平台,发挥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领导下的专委会在“医工结合”、“医药结合”、“转化创新”、“精准诊疗”等临床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力争建设科技创新优势明显的高水平、有特色的中心。

专家组实地考察了门诊、病房和实验室,并对多学科协作机制、产学研合作模式提出优化建议。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科教处处长吴丹云表示,在未来,创新中心将形成开放共享、协同发展的创新平台,瞄准破解“卡脖子”难题,在新技术、新型药物研发等领域产出一批科技成果,力争使我省颈椎病防治技术研发与生物医药创新能力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实现跨学科和技术等优势资源整合,为省内外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系统化、个性化和精准化诊疗服务。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进基础和临床的融合创新机制。

评审组组长李建清教授指出:“该中心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深度融合科研与转化资源,其‘临床医生+工程师+企业’的协同创新模式具有示范意义,有望成为长三角颈椎病诊疗技术策源地。”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监事长冯异香表示,中心获批后需重点推进颈椎病领域的技术攻关:聚焦颈椎病微创化、智能化治疗,研发国产原创手术器械与康复设备,提高我省颈椎病治疗水平,造福百姓。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益民教授强调:“中心的成立将加速解决颈椎病诊疗中的‘卡脖子’问题,如国产高端植入器械依赖进口、术后康复标准化不足等,助力医疗技术自主可控。”

东南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葛峥教授指出:团队在高水平期刊发表的椎间盘退变分子机制研究具有国际前瞻性,建议深化‘炎症-代谢-力学’交互网络研究,开发靶向调控药物,填补非手术治疗领域的科研空白。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书记陆铭表示:“颈椎病防治需从‘以治为主’转向‘防诊治康’全周期管理。建议整合健康管理委员会资源,开发社区筛查AI工具与居家康复数字疗法,降低疾病致残率。”中心可优化资源,牵头制定《颈椎康复管理指南》等行业标准。

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博导陈强教授强调:该中心依托江苏省OSE培训基地,建议增设“颈椎微创技术模拟培训课程”,制定分层考核标准,为长三角输送标准化技术人才,该中心将通过技术培训、多中心研究,带动基层医院诊疗水平提升,惠及更多患者。

颈椎病研究和转化创新中心的设立,是江苏省响应“健康中国2030”战略、推动医学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重要实践,将启动“颈椎退变性疾病精准干预”重点专项研究,为脊柱健康领域贡献江苏智慧!